作为实验室液相质谱常用的氮气发生器,膜分离和分子筛技术优缺点介绍(分离氮气原理篇)
2025-05-15
目前实验室常用氮气制取形式,分为两个技术路线,一 个是采用中空纤维膜来分离出氮气,一个是采用分子筛变压 吸附技术来分离氮气。
首先来讲一下膜分离技术的原理,具体示意图如下:
1 、 膜分离氮气的原理
膜分离技术,把空气加压到一定压力后,通过中空纤维膜管束,把空气中的氧气,一氧 化碳,二氧化碳,氢气,水气等成分挤压过滤出纤维膜管壁,排到空气中去,氮气则被 截留在中空的纤维膜管中,从而不断的产生氮气。
2 、分离膜的材质和结构
氮气分离膜的核心材质主要为高分子聚合物,主要以聚酰亚胺(Polyimide)。这类材料 然后通过特殊工艺制成中空纤维膜,膜的外径一般 0.2-0.4 毫米,内径 0.1-0.2 毫米。这 个结构可以承受比较高的压力,具有优秀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(因为这个特性,很 多厂家会宣传分离膜可以“使用 ”10 年的原因),且中空纤维膜的膜壁上有纳米级微孔,
用来实现氮气和氧气的分离。
3 、 有效使用寿命
在理想状态中,氮气分离膜的使用寿命通常为 4-6 年(指纯度没有太大衰减的寿命),但 是具体寿命取决于使用环境和维护水平。因为中空纤维膜膜壁的纳米级微孔,很容易被 前段空气中的杂质堵塞(杂质包括空气中的微量油雾,颗粒物,水性溶解物等),而一 旦堵塞住微孔,则是不可逆的。因为膜分离等同于单向过滤,微孔越堵,过滤效率会越 来越差,即使膜的使用寿命没到,但是因为过滤效率的下降,导致本来应该被高压挤出 中空纤维膜的 CO ,CO2,O2 等杂质气体不能很好的被挤压出去,留在中空纤维膜中, 跟氮气一起成为产品气流向后端质谱,这就是为什么膜分离的发生器,膜使用 1-2 年后, 氮气纯度下降比较大的原因。
4 、 膜的品牌和种类
一般质量要求比较高的膜分离厂家,使用的是日本 UBE 的膜,而为了控制成本,现在 很多企业用的是韩国的膜,也有部分国产膜,每个膜的价格和理论使用寿命也不一样, 同时分离效率也不尽相同。导致目前国内膜分离发生器的价格也比较混乱。
5 、 膜分离的氮气纯度和吸附效率
一般膜分离理论值氮气纯度,可以做到 99.5%的。实际在质谱应用中,膜分离氮气纯度 大多数集中在 95%左右。吸附效率在 35-40%左右。
其次,我们讲下分子筛变压吸附的技术原理,具体示意图如下:
1 、 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原理:
分子筛变压吸附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气体分离技术,它在当今世界的现场供气方面具有不 可替代的地位。通过吸附器里的碳分子筛(CMS)为吸附剂,在一定压力下能够很好的 吸附空气中的氧气、二氧化碳、水分等,而氮气不易被吸附,从而产生氮气。同时考虑 到吸附饱和性和释放,所以一般分子筛吸附需要 2 个吸附器,交替工作,一个吸附器在 工作时,另外一个吸附器进行压力释放,排出被分子筛吸附住的氧气,一氧化碳,二氧 化碳,水气等气体。
两个吸附器交替进行吸附和再生,从而产生流量和纯度稳定的产品氮气。两只吸附器的 切换由控制系统智能控制自动完成。
2、 分子筛的材质和结构
分子筛吸附技术所用的是一种多孔的棒状碳颗粒,一般由椰壳通过特殊工艺制作而成。 一般直径在 1.0-1.2 毫米,堆积密度 0.65-0.69g/ml,颗粒强调大于 38N。
3 、有效使用寿命
在理想状态中,分子筛的使用寿命通常为 10-12 年,但是具体寿命同样取决于使用环境 和维护水平。因为碳分子筛是柱状多孔颗粒,里面很多纳米级微孔,微孔容易被液态水 或油雾污染,从而导致分子筛内部微孔被堵塞或者粉化,俗称分子筛中毒现象,导致分 子式完全失效。所以采用分子筛吸附技术的厂家,对前端压缩空气的处理会相当严格。
4、分子筛的品牌和种类
分子筛技术已经非常成熟,在半导体行业,制药行业,热处理行业等需要高纯氮气的领 域,工业级氮气系统都是采用分子筛吸附技术。采用的分子筛目前主要是国产品牌,而 且基本上已经垄断国际市场。
5 、 分子筛技术的氮气纯度和吸附效率
一般分子筛技术理论值氮气纯度,可以做到 99.9995%的。实际在质谱应用中,分子筛分 离氮气纯度大多数集中在 98-99.5%左右。吸附效率在 50%左右。
通过前面的氮气在质谱应用中的要求和两种技术的分析,我们可以分别对两种技术从多维度进行对比。
1 、 尺寸和重量
膜分离技术,因为结构相对简单,只有一根膜,所以在体积上会比较小,重量也更轻便。 而分子筛筛技术因为考虑到氮气纯度,根据工艺要求,设有 2 组吸附器,交替工作,重 复再生。同时也比膜分离多了一只空气储罐,所以在体积上相对较大,重量也更重一些。 但是在高度上,也是有厂家机型可以放在实验台或者质谱桌下方。
2 、 噪音
如果单独分开膜组件,膜分离的中空纤维膜是没有任何噪音的,分子筛吸附会有气动阀 切换的声音。但是无论膜分离还是分子筛吸附技术,都需要压缩空气源,而压缩空气源 主要是由压缩机提供,在一台发生器中,压缩机才是发生器的最大噪音源。所以从这个 层面来说,膜分离和分子筛技术噪音一样,主要看各家对压缩机噪音的处理效果。
3 、 纯度
氮气在不同仪器中,的确对纯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。在 LC-MS 中,氮气主要是作为雾 化气和吹扫气,部分也作为碰撞气。通常质谱厂家要求氮气纯度底限是 95%。从这个方 面讲,膜分离技术的正常氮气纯度仅仅刚达到这个起步线,而分子筛技术的氮气纯度可 以达到 97 以上,最高能到 99.5 以上%。在这里就得讲下氮气纯度的国标定义,是指非 氧含量,也就是说 95%纯度的氮气里面氧气含量是 5%,而 97%纯度的氮气,氧气含量 是 3%,99%纯度的氧气含量是 1%。那么同样的氮气,如果是 95%纯度和99%纯度,氧 气的含量不是百分之几的关系,而是几倍的关系。
4 、 露点,含水量
氮气中的干燥程度,是由里面的水分含量决定的,一般露点在-25 度时候,水分含量为 629ppm,当露点在-35 时候,水分含量在 220ppm,当露点在-45 度时候,水分含量在71ppm。 一般因为膜分离的中空纤维膜是高分子聚合物,从物理结构上来说,不怕水,不怕油雾,
也不怕杂质,最多是管壁的微孔堵塞了,氮气纯度下降而已,所以有的厂家有的敢宣传 使用寿命 10 年。而分子筛技术,因为分子筛的特殊性,导致分子筛技术对前端进气质 量近乎苛刻,所以一般会有热交换冷凝系统,除水除油雾过滤系统,冷冻或膜分离深度 除水系统等多层级净化系统,使得分子筛进气质量远远优于膜分离的进气质量。同时, 因为分子筛也会吸附一定的水汽,所以分子筛技术出来的氮气露点,一般介于-35至-45 之间,特别处理的分子筛技术,氮气露点最高能到-65 以下。而膜分离一般在-25 左右。
很多膜分离设备,一旦没有及时维护,空气管路和氮气管路都会有液态冷凝水出现,有 些厂家为此也加了所谓的液滴报警器。(配膜分离后端空气管路,氮气管理有液态水的 图片)
5 、 压缩机的负荷
因为膜分离的分离特点,在 95%纯度时,吸附效率在 40%左右,而分子筛吸附技术,因 为吸附深度好,吸附容量大的特性,在 95%纯度时,吸附效率在 52%左右。而吸附效率 的高低,直接决定了对前端进气量的需求。所以同样纯度和流量下,分子筛吸附技术所 需的压缩空气量要小于膜分离的,压缩机的负荷也更小。正是因为这个技术特性,在很 多大流量制氮系统中,基本都是采用分子筛吸附技术,因为流量越大,对应能耗优越性 越是得到凸显。
6 、 维护保养
膜分离技术,的确移动部件少,甚至不需要运动部件,压缩空气直接流经中空纤维膜即 可完成氮气分离。而分子筛技术,不仅有两组吸附器,同时还有控制阀和控制单元。但 是这些控制阀和控制单元,不属于易损件和耗材,正常寿命范围内无需更换。而膜分离 和分子筛前端气源和过滤系统,都是需要更换滤芯和压缩机的密封圈和活塞环等易损件 耗材。在分离部分,因为膜分离是单向过滤,纯度是逐年下降的,每年纯度衰减率 15% 左右,所以如果膜分离发生器在使用 2-3 年后,纯度一般都会下降到 90%以下,更有甚 者纯度在 84%左右,氧含量 16%,比质谱要求的 5%(95%纯度下),高了 3 倍不止。所 以正常情况下,膜分离发生器如果需要维持基本纯度,应该需要每年更换分离膜,这个 费用就会远远高于常规的气源部分的耗材费用。而分子筛吸附技术,因为是双吸附器设 计,2 个吸附器轮流工作,往复更新,使得分子筛纯度能够持续得到保证,正常纯度衰 减率在 1%左右。所以正常设计寿命周期里,一般不需要更换分子筛,这样维护费用则 比膜分离的要低。如果膜分离不考虑纯度,每年不更换中空纤维膜,则维保费用跟分子 筛类似。
7 、 设备初始购置价格
因为分子筛技术,内部结构比较复杂,有一定技术难度。因为有两组吸附器,所以需要 有程序控制阀来控制 2 个吸附器的工作和循环再生。同时因为要对对吸附器的流速,吸
附周期,释放周期进行精密控制,需要配置中央控制单元,数字模拟量处理模块,电磁 阀,气动阀等组件。而膜分离,只是压缩机加上过滤组件,加上分离膜即可,特别简单。 对比下来,分子筛技术成本要远远高于膜分离技术。有的膜分离厂家,同时也有分子筛 技术的发生器,同样流量下,一般分子筛技术的发生器比膜分离的价格高 50%左右。(配 两张技术的大致结构流程图)
综上所述,分子筛吸附技术,在体积,重量和采购价格上没有优势,但是在氮气品 质,纯度,露点含量,使用寿命,维护保养费用上占有优势。
下一篇: